1.学院概况
航空宇航学院可以追溯到1952年,前身为飞机工艺专业,1978年成立航空工程系,后经改组先后成立航空宇航工程学院,航空航天工程学部,并于2018年正式调整为航空宇航学院。学院依托国防军工行业背景、具有七十余年历史积淀的特色学院。学院依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,聚焦飞行器设计、制造与动力领域,形成“国防需求牵引、学科交叉融合、产教深度协同”的办学特色,立足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需求,构建了涵盖飞行器设计、制造工程、航空航天工程的特色学科体系,致力于培养兼具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“新工科”人才。
2.学科建设
学院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,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、飞行器制造工程、航空航天工程三个本科专业,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,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个。建有通用航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、航空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10余个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平台。近五年,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等项目300余项,科研经费近3亿元,获专利100余项,发表论文400余篇,获省部级奖5项。
3.教学与实践
航空宇航学院构建了“基础-专业-前沿”递进式课程体系,拥有9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部省级优秀教材,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。依托航空工程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和20余个校企共建基地(含2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),与沈飞集团、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,年均开展30+实践项目,覆盖飞行器设计、智能制造等核心领域。
学生创新能力突出:航模队等10余个科技社团年均获国家级奖项100+,在“未来杯”等高水平竞赛中累计斩获一等奖百余项,近两年发表论文40篇、获专利10项。学院引入AI赋能教学,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,强化数字化设计与智能航空应用能力培养。
4.师资力量
学院有教职员工98人,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,硕士生导师37人,院士1人、长江学者1人,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,辽宁省教学名师、兴辽英才、百千万层次人才7人,教授21人、副教授40人,另聘任了11位国内顶尖学者、专家担任客座、兼职教授。近五年引进30余名中青年博士教师,培养了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。柔性引进了10名高层次人才,2023年和2024年有12人次教师入围顶尖科学家榜单。
5.人才培养与就业
学院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出发点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。近年来学生升学率超30%,学生进入清华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继续深造。总就业率超95%,进入国防军工及民航单位就业人数占就业学生总数近70%。本科生就业去向主要包括就职于中国商飞、航空工业集团、航天科技集团等国防企事业单位。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航空航天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领军人才,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王杰作为我校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学生,以‘漫步太空’的卓越成就,成为激励青年学子逐梦蓝天的生动旗帜。